略探受「迦絺那」儀式所得「五種權利」之內容、起源與演變
05/01/2013 14:58 (GMT+7)
對於比丘受「迦絺那」儀式後所享有的「五種權利」,學者往往解釋為「某些戒條的豁免」或「暫時取消某些戒條」。本文即從五種權利的內容探討究竟五種權利純粹是某些戒的豁免,還是有戒條以外的特權或利益。
緣起不能破─宗喀巴對中觀緣起學說的肯定
05/01/2013 14:58 (GMT+7)
緣起思想在原始佛教時代已經存在,它實際上是對佛教三法印或四法印[1]的一種概括,而十二緣起[2]則是對三法印或四法印所揭示的原理作實例性的解說。到龍樹的中觀時代,緣起思想成為性空理論的基石。我們就來看看龍樹對「緣起」的解釋。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
05/01/2013 14:58 (GMT+7)
 佛教起源於印度。這個宗教思想有二系大乘與小乘。本文的目的,是要檢討現代學者的說法,和就有關經論自身的說法,來看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首先,我們要對大乘佛教的興起,作一簡單的交待。又本文所謂大乘佛教,指在印度發展者而言。
論中國佛教心性本體論的特質
05/01/2013 14:57 (GMT+7)
佛教所言的「心性」,簡單而言,就是指眾生的本性或稱之為心的本性。佛學慣常使用的「眾生」概念是與其三世六道輪廻理論相聯繫而界定的,實際是指六道輪廻之中的一切生命體。佛教將一切生命體稱之為「有情」(即有「情識」之意),而將其他存在稱之為「無情」(即無「情識」之意)。

懷感的往生論
05/01/2013 14:57 (GMT+7)
本文分往生極樂世界的利益、往生極樂世界的過程、極樂世界眾生的存在狀態、往生說評難的辯解共四部分,詳細析述懷感對往生極樂世界和其相關問題的看法;
佛教四威儀與身體健康
05/01/2013 14:57 (GMT+7)
現代職業人士及年青人常見的身體疾病有頸椎病、腰椎病、胃病、脂肪肝、眼病、前列腺炎、痔瘡等,而這些疾病大多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生活方式則主要表現在行、立、坐、臥四個方面,即佛教所說的四威儀。

滅苦之道
09/06/2012 02:14 (GMT+7)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開啟了生命的覺醒與解脫之門,而當時佛陀是在領悟了離苦行、樂行兩邊的中道法,以智慧觀察十二因緣,破無明、斷愛取,而息滅生死的大苦。
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
09/06/2012 02:14 (GMT+7)
戒律是為了淨化人類的身心而設,是為了淨化人間的社會而設。是以人間的善良風俗人情及合理的國家規章法令,為佛陀制戒的參考基礎,加以佛法的正知正見作引導,便成了有小有大、能略能廣、可淺可深,可以適應任何時空環境的生活準則。

初期佛教之我論
09/06/2012 02:14 (GMT+7)
本文主在探討初期佛教有關「我」之思想。從初期佛典中使用與「我」相關的字,分析其多義。歸納出「我」作為反身代名詞「自己」之中性義,及作為「我所」「我執」「我慢」「靈魂」(梵我)之劣義。
新物理學與唯識論
09/06/2012 02:13 (GMT+7)
近年最進步的科學與哲學之逼近於佛學,實為一種不可思議的奇跡。前歲嘗略論大數學家懷特海近年在英國所講哲學之逼似華嚴法界十玄六相義,與英國倍克萊新哲學之切近離言說分別而趣實證禪宗義,已不勝其驚喜。

甚深般若
09/06/2012 02:13 (GMT+7)
許多中觀行者或禪修者,雖然般若智慧現前,明見緣起性空,不疑不惑,卻常發現一個現象,就是貪瞋的習氣仍存,在遇到某些情境時,貪瞋煩惱仍會出現,這時般若智慧似乎不見了,呈現明暗、覺迷的交替現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禪宗戒律革命在人間佛教中的意義
23/04/2012 23:41 (GMT+7)
佛教以戒為本,佛教史上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幾乎都與戒律的變動有關,禪宗的戒律革命則是中國佛教史上最為引人注目的重大變革,它不僅導致了以禪宗為代表的山林佛教的最終確立,還為禪宗的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影響了整個中國佛教的格局。

緣起的面面觀
23/04/2012 23:40 (GMT+7)
佛說:「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緣起是佛法特質,此法是本來如此、普遍如此、千古不易的真理。誰能悟此真理,即名之為佛。
學佛者最應重視的兩件事
23/04/2012 23:40 (GMT+7)
學佛法,除了三寶之外,每個人都有兩種寶貝︰時間之寶與空間之寶。我們學佛,如果能學得時間與智慧相應,時間就能發光發力;如果了解空間的意義,心境就能開朗,種種真實的功德就能從空義中日漸悟入、日漸發揮。

 Về trang trước     Về đầu trang      Trang 1 [2] 3 4  
» Ảnh đẹp
» Liên kết website
Search
» Từ điển Online
Từ cần tra:
Tra theo từ điển:
» Âm lịch